§ 貧血定義:
根據世界衛生組織 (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,WHO) 定義,十五歲以上女性的血色素小於11.0g/dL(6.8mmol/L);十五歲以上男性的血色素小於13.0g/dL(8.1mmol/L),即為貧血患者。由於紅血球總數或血色素的減少,會造成攜氧功能不足而導致貧血現象。
§ 成因:
1. 紅血球製造太少:
◎ 營養缺乏:鐵質、葉酸及維生素B12 攝取不足。
◎ 骨髓製造紅血球功能低弱:骨髓造血功能降低,使紅血球再生性不良。
◎ 紅血球製造效率不佳:發炎或腎臟疾病。
2. 紅血球流失過多:
◎ 大量出血:急性創傷,過度失血。
◎ 慢性出血:胃潰瘍、結腸炎等。
◎ 溶血現象:紅血球不正常分裂代謝,如:遺傳性疾病(如:蠶豆症、樟腦丸過敏等)、輸入不合血型。
§ 分類:
根據平均紅血球容積(MCV)可分為:
1. 小球性貧血:
.MCV:小於80(fL)。
.病因:缺鐵性貧血(飲食缺乏或吸收不良)、地中海貧血(遺傳性異常)。
2. 巨球性貧血
.MCV:大於100(fL)。
.病因:缺乏葉酸、維生素B12(做過胃切除手術或萎縮性胃炎者易缺乏)、甲狀腺功能低下、肝病患者、飲酒過量及全素食者。
3. 正球性貧血
.MCV:介於80~100(fL)。
.病因:骨隨疾病、溶血性貧血、白血病、不正常出血及接受化療的癌症病患。
§ 症狀:
.皮膚:臉色蒼白、手掌無血色、皮膚泛黃乾燥,且膚質粗糙失去光澤。
.眼睛:眼瞼無血色,明顯蒼白。
.指甲:變薄且易斷裂,並失去光澤感。
.舌頭:舌面光滑,有舌炎或舌痛。
.心臟:心悸、心跳快速,有胸悶感。
.頭髮:髮質乾燥且容易掉髮。
.腦部:易頭暈目眩、注意力無法集中且記憶力衰退。
§ 易貧血族群:
1. 素食者:易缺乏葉酸及維生素B12。
2. 孕婦:鐵質需求量大,若攝取不足易患缺鐵性貧血。
3. 客家人:易患地中海貧血。
4. 濫用藥物者:可能破造血功能,引起再生不良性貧血。
5. 腸胃潰瘍患者:可能造成慢性失血性貧血。
6. 腎功能衰退者:腎功能衰退會影響紅血球製造。
7. 甲狀腺機能亢進或低下者:甲狀腺功能異常會影響造血功能。
§ 預防:
1. 飲食均衡多樣化、營養充足。
2. 微量營養素葉酸、維生素B12、鐵質需攝取足量,如:深綠色蔬菜(如:菠菜)、乳製品、肝臟、瘦肉、黑芝麻及紫菜。
3. 避免飲用過量咖啡、茶及酒。
4. 充足睡眠,不熬夜。
§ 治療:
經由就醫檢查,確認貧血類型及原因,遵照醫囑對症治療。
§ 參考資料來源:
秀傳醫療財團法人 彰濱秀傳紀念醫院 專業文章-認識貧血 2012版
李綜合醫療社團法人 李綜合醫院 保健新知 認識貧血與檢驗
行天宮醫療志業醫療財團法人 恩主公醫院 恩主公醫訊235期 淺談貧血 2017.09版
國泰綜合醫院 國泰醫訊營養通訊第99期 貧血的飲食調理 2017.08.15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