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中暑.jpg

夏天才剛揭開序幕,台灣各地就已高溫警報頻發。由於溫室效應、聖嬰現象、太平洋高壓西伸、熱島效應等因素都恰好加在一起,導致今年夏天台灣就像一顆夯番薯一樣暖烘烘,特別炎熱。而這樣溫度高、溼氣重的天氣,很容易造成熱衰竭、熱痙攣等,若是導致中暑,更恐危及生命!那炎炎夏日應該怎麼避免中暑呢?以下文章就帶大家來了解,並告訴大家中暑時該怎麼辦呢?

 

   人體體溫調節

人類是恆溫動物,正常情況下人體的體溫在36℃到37℃之間,這個範圍被認為是最適合身體正常功能運轉的溫度。這一個涉及生理過程的體溫調節機制包括:

中樞神經系統:主要由腦幹的下視丘來維持體溫恆定,這個區域被稱為「發熱調節中樞」。中樞神經系統根據來自感測器的訊息,發出相應的指令來調節發熱。當身體受熱時,中樞神經系統會收縮血管,減少熱量散失。

汗液:當身體受熱時,體溫調節中樞會推動汗腺和毛細孔而流汗。當汗液蒸發時,會吸收環境中的熱量,從而冷卻體溫。

 

   熱傷害疾病種類
熱傷害是在高溫和潮濕環境下,由於人體無法有效調節體溫而導致的健康問題。在夏季或高溫環境中,特別是在進行高強度體力活動或長時間接觸高溫環境時可能發生。其中,最常見和最危險的熱傷害疾病包括熱痙攣、熱暈厥、熱衰竭和中暑:

 熱痙攣(Heat cramp):在高溫潮濕環境下,身體運動量過大,大量流失鹽分及電解質,造成體內的鈉、鉀離子濃度相對偏低,電解質不平衡。

身體骨骼肌不自主收縮造成抽筋疼痛,可能持續1~3分鐘,容易發生於腹部、大腿、小腿、手臂等部位。

如果患者有心臟疾病、低鈉飲食或熱痙攣劇烈沒有在短時間內消退者,應盡速就醫。

 熱暈厥(Heat syncope):在炎熱環境下由於長時間站立,血管擴張幫助散熱加上水分流失,血管收縮失調,造成腦部血流暫時不足而暫時性昏厥。

體溫與平時相同,出現頭暈或短暫昏厥。

通常意識短時間就會恢復,若體溫持續上升、嘔吐、或意識持續不清,則立即送醫,以免引發更嚴重的中暑。

 熱衰竭(Heat exhaustion):大量出汗嚴重脫水,導致水分與鹽份缺乏所引起之血液循環衰竭,患者核心體溫會上升,但會低於40℃。可視為「熱中暑」前期。

常出現大量出汗、疲倦、身體全身無力、頭暈、頭痛、說話喘、血壓降低、臉色蒼白等症狀。嚴重時可能會失去知覺,變成中暑。

易發生於年長、具高血壓或於熱環境工作者。

若症狀惡化,需要立刻就醫,以免引發更嚴重的中暑。

 熱中暑(Heat stroke):大多是由於熱衰竭進一步惡化,引起中樞神經系統失調,加劇核心體溫升高超過40℃,使細胞產生急性反應,有危及生命的狀況。

皮膚因無法正常散熱出汗而呈乾燙潮紅狀態,患者此時會出現意識不清且體溫超過40°C,頭痛、頭昏、呼吸困難、噁心、嘔吐等,最後造成中樞神經異常,意識模糊不清。若不盡速處理可能會引發休克、心臟衰竭、心跳停止、多重器官衰竭、橫紋肌溶解、瀰散性血管內凝血等致命的併發症,甚至死亡。

只要發現中暑,一定要立刻撥打119求救或就醫。

 

   熱衰竭、中暑了該怎麼辦?

感覺不適,請立即停下所有正在進行的活動。

立即撥打119求救或就醫。

將患者移到陰涼處躺下,熱衰竭注意頭低腳高;中暑注意腳低頭高。

移除患者不必要的衣物,使用冰敷袋或冷水擦拭頸部降溫

意識清楚者可給予充足水分或稀釋之電解質飲品。

 

   室內也有可能發生熱傷害

在炎熱氣候中,如果室內通風不良可能會導致溫度和濕度升高,此時若人體溫度調節不佳的話,就容易發生熱傷害。

室內使用烹飪爐具、火爐、暖爐或其他加熱設備時,可能會增加室內溫度,尤其是在密閉空間中使用這些設備時更容易發生熱傷害。

一些工業或辦公室設施可能使用高溫機器或設備,可能會增加室內溫度並導致熱傷害。

老人和小孩因對溫度調節能力較差,較容易發生室內熱傷害的情形。

在高溫天氣下,車內的溫度可以在短時間內升高到極高的水平,這可能會導致中暑、熱衰竭甚至死亡。因此切勿將孩子或寵物單獨留在密閉車廂內。

 

   熱傷害的高危險族群

高溫或密閉空間業從事者、工人、軍人、長跑者、運動量大者及服用藥物、飲酒、肥胖的人、兒童、老人、慢性疾病者等。

 

   參考資料來源

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– 健康主題:熱傷害的種類,有什麼症狀?

啟新診所啟新電子週報 – 夏日炎炎 當心熱衰竭與中暑!如何分辨是熱衰竭?中暑?

高氣溫戶外作業熱危害預防行動資訊網 – 常見熱疾病處置原則

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 – 健保服務:熱衰竭與中暑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瑞士藥廠 的頭像
    瑞士藥廠

    瑞士藥廠swisspharm的部落格

    瑞士藥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